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农历甲辰年(龙)三月十九

自主教育

三明二中寒假学生自主研学旅行优秀成果展示一

【日期:2021-03-09          阅读:12676

尤溪县朱子文化园研学旅行报告

          ——访朱子文化园,承朱子风采

三明二中高一(15)班研学旅行小组:陈雨暄 陈盈 陈艺琼

  指导老师:杨莹

摘要:朱熹是中国书院教育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朱子文化园集中展示了馆主,历时三十多年收藏来的元明清时期的牌匾、楹联、中堂、照壁、屏风等2000多件古物,通过这些物件上的名言警句、家训家规,来继承、弘扬朱子文化以及其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园以儒家文化最为突出,其精髓对当前素质教育,稳定社会秩序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中《朱子家训》就是朱熹所留,共317个字。主要督导我们,如何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一份很好的国学教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这篇家训了。

关键词:朱熹、朱子文化、朱子家训

一、朱子家训

(一)朱子家训原文内容: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二)朱子家训译文:

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敬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

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三、从朱子诞生地到朱子文化园:

朱熹诞生于宋朝建炎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1130年10月18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据史料记载,在朱熹出生的前一天傍晚,公园2侧的文山和公山同时起火,火势呈小篆体文公二字,朱熹的父亲朱松看了大喜说了一句话:天降祥瑞,必有所应,此喜火祥兆也!“果不其然第二天中午朱熹就出生了,他的父亲根据这场火势给他取名于熹即喜火二字的组合。(说文解字中,四点底表示火的意思)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中国宋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继孔孟之大成,创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学体系。他的这套理学体系对南宋700年后的中国及东南亚国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朱熹在八岁之前童年是在尤溪度过的,给尤溪留下了很多的典故,例如:沙洲画卦、智胜棋王、灵童问天等。南溪书院便是小朱熹读孝经的场景,也是朱熹读的人生中第一本书,小朱熹不仅5岁就能读懂《孝经》,读后还题了六个字:不若是,非人也!百善孝为先,同时告诉我们做人要讲孝道 。
    这是朱熹8岁离开尤溪之前,和父亲亲手种下的2棵樟树,这两棵樟树已有880的历史。

3.jpg


朱子文化园总用地面积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600平方米。主体由沈郎樟、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观书第、瘗衣处、开山书院、博物馆、朱子画廊浮雕群、画卦洲、青印石等组成,现已成为闽中腹地的一处具有浓郁朱子文化氛围的旅游圣地。



 201810月23日,是朱熹诞辰888周年纪念日。当日上午9时,朱熹诞生地尤溪县隆重举行朱熹诞辰888周年祭祀大典仪式。来自海内外知名的朱子学专家学者、海峡两岸朱氏宗亲及本地观众近万人参加了祭祀活动,共同弘扬和传承朱子文化。


2019年10月13日,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尤溪分会场暨纪念朱熹诞辰889周年系列活动在尤溪县举行,两岸嘉宾300多人参加开幕式。

8-2.jpg

2020年10月31日上午,第十二届海峡论坛·纪念朱子诞辰890周年系列活动在尤溪县举办。来自海内外的500多名嘉宾、学者、朱子后裔参加了活动,共同礼敬先贤。

9.jpg

朱熹塑像,高9.15米,寓意朱熹农历九月十五日诞生,塑像坐南朝北,通高13.55米,底座高3.9米,寓指朱熹于1200年农历三月初九逝世,基座高0.5米,寓指朱熹五岁入小学。这个塑像是由艺术家叶宗镐先生设计,叶宗镐先生曾经担任江苏省美术馆一级美术师、江苏油画雕塑院院长。

10.jpg

四、朱子家训的意义

(一)倡导家庭和睦

家庭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休息和生活的港湾。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平民百姓,事业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帮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创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亘古不变的目标。而朱熹的《家训》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指南。

首先,《家训》要求父母对子女要“慈”教。他认为父之所贵者,“慈”也。所谓“慈”,即父母要疼爱子女。大学之道在至于至善,父母对子女的爱必须是至善的爱。但是父母对子女千万不可溺爱,溺爱是害。如果子孙不肖,对其放纵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孙不可不教也”。特别是当代社会的独生子女问题,他们是被父母乃至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并一味迁就、百般疼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的性格,根本不讲长幼之序,不懂礼貌,什么事都由着他,犯了过错也不指教,在家庭里称“老大”。这种性格如果养成,对孩子成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父母在对子女倾注慈爱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人在孩童时期,神情未定,可塑性大,要抓紧这个有利时机给予教育,使其懂得礼仪,懂得做人的道理。

其次,《家训》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孝”。“子之所贵者,孝也。”所谓“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父母在世,子女要奉养、尊重,父母死后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朱熹强调的“孝”是真心实意的孝,是子女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心甘情愿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在子女身上倾注了无数无私的爱,而作为子女,一旦独立就应当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任务,使其安度晚年,不仅在物质上关心父母,更应在精神上关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平常要多问寒问暖,问疾问安等。同时,子女要善其本身,不要让父母“讨气”,特别是要杜绝不孝的事情发生,如懒惰、赌博、斗殴等。

第三,朱熹《家训》要求夫妻关系要和睦。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与基石。“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夫和妇柔是夫妻相爱的关键。所谓“和”,即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时,不走极端,保持心平气和的理智。所谓“柔”,即柔顺温和。夫和妇柔,就会相亲相爱,夫妻出现矛盾就会很容易化解。

第四,朱熹《家训》强调兄弟之间要友爱。兄弟之间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反目成仇,骨肉相残,大动干戈。他指出“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所谓“友”,就是要友爱,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恭”则是指尊敬、谦恭。“友”“恭”是兄弟姐妹之间团结的根基,如果连自己的同胞手足都不友爱、不团结,谈何友爱、团结其他人呢?

总之,朱熹《家训》从“慈、教、孝、友、恭、和、柔”诸方面对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伦理道德关系做了重要论述,指出每个人在家庭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和相应的角色义务,构建了彼此关怀、相亲和睦的理想家庭图景。这些合理的思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维护和巩固家庭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对我们每个家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倡导人际和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来看,人类所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它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统一,这与朱熹《家训》所推崇的为人处事之道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朱熹在文中特别强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我做起,即要努力做到“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随便揭人的短处,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所长或工作有了成绩,就自我显耀而瞧不起别人,为人应当保持谦逊的本色,切不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当与人发生冲突时,解决矛盾的方法则是“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仇恨自己的人要用情谊来化解它,怨恨自己的人要用诚心去回报,用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报仇、以怨还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和与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时,都要做到“随遇而安之”,不能为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争个你高我低,甚至出口伤人,拳脚相见。在与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有小的过错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之,别人有大的错误,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错误的地方,促其而改之。

朱熹在《家训》中还强调指出,“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侍奉师长应当有礼貌,对待朋友要讲信义,遇见长者,应当尊重,看见小孩,应当爱护。做到“处事无私仇,”“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人们无论贵贱贫富,年龄大小、高矮胖瘦,都要和谐相处。社会上的每个人如果都能这样做,那么就会建立一个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


(三)倡导重德修身

倡导重德修身是朱熹《家训》的又一重要思想。他在《家训》中指出:“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从中可以看出朱熹对德的重视程度,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德为首”的教育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朱熹看来,重视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他还就如何重德修身提出了许多深含哲理的见解。他认为“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这句话是指对别人善恶行为所持的态度,对行恶的人要抑制,对行善的人要宣传表扬他。他还进一步指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意思是指善事多么小也要积极而为,恶事多么小也不能为之。不要以为自己曾经做过善事而忽视小恶,就不拘小节。忽视小恶,让其存在和发展,就会变成大恶。不拘小节也会发展至变节;注意小节,细心修养,才能达到高风亮节。朱熹还认为,善心和恶念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心灵河流中,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别,只是各自内心所禀的气有清浊厚薄之分,内心禀清气厚者,为善的可能性大,禀清气薄者,为恶的可能性大。

朱熹还进一步指出修炼清气的要诀:“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诗书是指“圣贤”之书,如《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礼义是指“孝悌诚敬”,是说孝敬老人,诚实做人。他认为,读“圣书”才可以修德,识礼义才可以养气。人因读书而美丽,人因识礼而高雅。读书是文化教育,识礼是素质教育,读书识礼,二者不可偏废。朱熹在《家训》中还指出:“勿损人而利己”、“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进一步阐述了做人的行为准则。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民为本,取利时决不能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人民利益,也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违法损德,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相冲突时,应当顺之人民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朱熹进一步拓展了重德修身的外延,他指出:“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他认为,对有知识素养的人要敬重,对有困难的人要帮助,这些都是做人的本分。

家庭教育一直处于关键位置,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家训便是家庭教育的微观形态,被认为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体现。家训并不统一于所有家族,不同的家族之间的家训内容与形式往往也是不同的,家训凸显出某家族的教育特色、教育方向、家族品性等特质。家训包含的主旨是修身与齐家,以达和谐宗族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和“源”,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在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一直占正统地位,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因此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仁”“义”“中”“和”四个字。”而《家训》也是以治家为本提出为人要乐于助人、生活严谨、以礼待人、明辨是非等主张,这一点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不谋而合,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学习《家训》中的核心思想有青少年加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营造道德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支撑。

15.jpg



附加一

采访实录:

(一)采访游客:

1.先生您好!您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来朱子文化园游玩?

答:我是从三明来的,因为亲戚在这边介绍说这边挺好玩的,就过来走一走。还有就是之前对朱子故里尤溪也有所耳闻,这样。

请问您对朱熹的生平了解多少?

答:了解的不多,就是知道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尤溪出生,在这边讲过学,刚刚也去过南溪书院转了一圈。作为“程朱理学”的“创造者”,是继孔孟之后的集大成者,集各家之长,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阿姨您好!您了解朱子家训的具体内容吗?想去了解吗?

答:了解的不多,不知道具体的文字阐述,就知道有这么一套,挺想去了解的。

您参观完朱子文化园有何感想?

答:感想就是朱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先贤的一些见解和认证受益匪浅,今天来了这一趟,很值得。

3.同学您好!认为朱子家训对于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

答:作为当代人,读先贤之道,以此为戒,对于我们自己还是教育下一代,都有其必要性,也很有意义。


(二)采访朱子文化园讲解员:

1.您好!您是哪里人?在朱子文化园工作多久了?

答:我是尤溪本地人,在这里工作三年了。

2.您为什么会选择在这儿工作?

答:有两个原因,其一,我是本地人,在家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好,又可以照顾家人;其二,我本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咱们家乡又是朱子故里,我很愿意跟游客们分享学习朱子文化,宣传我们家乡的特色。

3.据您平时工作的经验,平时来参观朱子文化园的游客大部分都有哪些群体?

答:平时游玩什么群体都有,年龄的跨度也很大,老中青少的都有,但青少年比较多,平时也会接待一些学校组织的学生团体。也有外省来的旅游团。

4.您认为“朱子家训”对于当今青少年的教育有什么意义?

答:朱子家训立意高,但又通俗易懂,也很适合当今社会,属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继续被弘扬和传播,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尤为重要。其中所倡导的一些观点和认知,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利帮助。



附件二

研究心得(一):

《朱子家训》原载《紫阳朱氏宗谱》。南宋中期,金、蒙南侵,赋税苛重,百姓怨声载道,民族危机深重,加之儒家衰弱。封建统治的腐朽,致使纲常破坏,礼教废弛,官场贪风日盛,道德沦丧,人们精神空虚,理想失落,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稳定国家秩序,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拯救社稷,拯救国家,朱熹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奉行“格物致知、实践居敬”的教育理念,力主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内容的道德修养,力求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精神家园。《朱子家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也被后人称为《朱子家训》,也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伯庐写的一篇讲求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准则,是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的一篇家训,整个篇幅54句话,言简意赅,可以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本篇格言是,劝勤、励学、励志、悔诫。

我参观朱子文化园,也学习朱柏庐先生的《朱子家训》,我有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在朱熹版“朱子家训”中,你可以品味到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朱子家训》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俗话说:做官先做人,官清先家清。为官者《朱子家训》不可不读,不可不看,不可不学,不可不用。

在朱柏庐版的《朱子家训》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不管是哪一部《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总之,受益匪浅!

 ——陈雨暄

 

研究心得(二):

历史的滚滚车轮已驶进了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有幸参与此次研学活动,探究朱子文化,让我深刻体会到,朱熹论道德的思想中有许多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如朱熹关于理性与欲望、道德原则与个人私欲关系的看法。在游览朱子文化园的众多景如“南溪书院”“朱子家训文化馆”“开山书院”时,在拜读牌匾,中堂对联,朱子家训等时,仿佛穿越时空,对话先贤,不禁感慨朱子的智慧和为人处事的准则。今天我们要把朱子学的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培育结合起来,使中华文化、朱子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价值和个人美德的源泉与基础。

——陈盈

 

 

研究心得(三):

本次研学活动,我有幸来到朱子文化园参观,学习朱熹的思想,欣赏了南溪书院、开山书院等,也品读了他的种种文章,其中,《朱子家训》用精短的篇幅透露出来醍醐灌顶的至理名言,令我记忆犹新。

《朱子家训》是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所著,全文虽仅有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可谓是字字珠玑,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

其实,《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它是中华文化的延续,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历史的沉淀,当越来越多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时,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生之路。

比如说“施恩莫念,受恩莫忘”,现实中总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经常在自己受恩者面前显摆自己,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觉得没有气度,因此,受他人之恩不能忘记;比如“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能容小人,方成君子,因此待人必须要学会宽容;又比如“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灵的毒药,会蒙蔽人智慧的双眼,因此拥有一个广阔的心胸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容纳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

虽然时代不停更迭,历史的齿轮不断转动,但是古籍中的精神与智慧永存不朽,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太多感慨与顿悟无以言表,他帮我寻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城市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

这次的研学活动使我受益良多,从今往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朱子家训》作为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训诫自己、规范自己。

——陈艺琼

附件四

朱熹省亲年表

16.jpg

朱熹自画像

17.jpg

半亩方塘二度桃有源之水


 牌匾、楹联、中堂、照壁、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