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农历甲辰年(龙)四月十三

“双减”政策背景下校本作业的研制与管理

【日期:2021-11-10          阅读:11473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保障“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将“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双减”文件指出,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方面的关键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作业指导反馈,引导学生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协同努力,不折不扣执行“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回归教育初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建良好的教育形态,真正实现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文件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可以预见,加强校本作业的研制与管理将是落实义务教育减负提质的关键举措。

优秀校本作业的功能特征

双减”文件明确了作业的定义和功能定位,界定了“什么是作业”和“作业有什么用”。作业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延伸。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是减负提质的关键。对学生来说,可以利用作业巩固科学知识,形成关键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对教师来说,可以利用作业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对学校来说,可以利用作业的研制和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推行校本作业,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作业,指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基于本校学情自主编制的,布置给教学班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从深度学习的角度看,校本作业既是挑战性学习任务的一种类型,也是持续性评价的一种方式。校本作业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诊断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一种方式。校本作业的类型包括纸笔书面作业、口头读背作业、探究调查作业和实践操作作业等。

一份优秀的校本作业,应该基于本校学生实际,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针对性强,为本校学生量身订制;应该符合学科课程标准,体现学科特点,蕴含丰富的学科思想方法,具备良好的育人功能;应该丰富作业类型,比如小课题研究、体育锻炼、社会实践、艺术赏析、创意制作、职业体验等都可以成为作业,教师要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应该重视情境创设,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学科探索情境相融合,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分层作业,体现选择性。此外,校本作业的设计还要具备精品意识,关注细节,科学规范,体现内外兼修的特质。

当前校本作业存在的典型问题

在作业布置方面,当前普遍存在超时超量、难度不适、类型单一、结构不当等问题。如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过长,作业量过大。从相关数据看,中小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比例不高,年级越高,按时完成比例越低。作业难度的控制上,低难度和中等难度的题目过多,缺少挑战性,而高难度的作业又过难,超过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业类型较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极少有实践类探究性作业,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作业结构意识较弱,题目比例分布不合适,作业的设计缺乏序列性和整体性。分层效果不佳,普遍有分层分类意识,但缺乏操作的具体策略方法,未能体现作业的差异性。

校本作业存在的不合理负担,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睡眠时间明显不足,影响身心健康,抑制学业成绩正向提升的空间,弱化学生主动作业的兴趣,挤占学生反思梳理形成解题策略的时间,阻碍作业育人功能的发挥。

从单元视角提升校本作业质量

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与作业时间呈现倒“U”型关系。作业负担增加与学业成绩的提高并无必然关系,作业兴趣对提高学习成绩的影响则非常直接。

针对当前作业存在的问题,“双减”文件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提升校本作业研制质量。这就要求我们从单元视角设计校本作业,重视校本作业的整体性和系列性。

所谓单元,一般是指同一主题下相对独立并且自成一定体系、有一定功能的学习内容。这个主题可以是一种学科方法,或一个生活话题,或一个真实问题,或一项关键能力,还可以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任务等。以单元为基本设计单位的作业称为单元作业,单元作业可以是基于单元视角的课时作业,也可以是整个单元知识、能力等综合应用性任务,还可以是新授课与复习课作业的组合。单元作业设计不是孤立的一个设计环节,而是整个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单元作业设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延伸,是单元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

单元作业的价值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可以增强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之间的结构性和递进性;二是有助于从单元整体视角系统思考培养目标、教学评价、单元作业、教学资源等;三是在提升作业设计整体质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从单元整体视角研制校本作业的主要流程包括:(1)根据课程标准和校情确定单元目标;(2)根据作业目标选题编题;(3)填写题目属性表;(4)生成属性汇总表并调整题目。具体技术路径如图1所示。

微信图片_20220109110130.png

单元作业目标、单元作业设计规划、单元作业属性统计汇总都可以用表格方式呈现,表格内容要呈现“双减”文件所关注的所有要素,如课时作业的题量、时长、水平层次、题型、作业性质、作业方式、素养目标、难度要求、情境类别、作业来源等。

从单元整体视角研制校本作业,其结构要科学合理:题型结构方面,要减少客观题比例,增大主观题比例;能力结构方面,可以划分为知道、理解、应用、综合等四个层次;难度结构方面,要适合学情,推行作业超市,实施差异管理,提供选择空间。作业来源上,可以是原题库、引用现成题、改编、原创等。情境素材方面,应适当增大生活实践类情境,适当控制学科探究类情境作业比例。

校本作业的性质要不断优化,要重视应用性,如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计算汽车转弯时的内轮差;强化实践性,如让学生与社区合作设计小区环境改造方案;提供选择性,如开设作业超市或利用技术实施个性化推送;尝试跨学科,如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与工程实践的联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强调教育性,如题目情境设计融合五育,体现作业育人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借助评价量表(如表1)加强对校本作业质量的评价,不断更新优化校本作业。

微信图片_20220109110252.png

微信图片_20220109110257.png

形成校本作业的管理与反馈机制

双减”文件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专业指导,学校教研室、教务处要开展作业编制与管理的培训,完善管理机制,确保一校一策;明确作业设计质量标准要求,规范作业编制流程,明确作业质量要素,研制作业规划细目表,落实作业库更新优化制度,实行编制人签名制度、每周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作业情况问卷调查制度,加强作业减负考核管理等。年级组统筹作业总量,学科组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校本作业质量。开展基于促进发展的作业反馈评价,要做到以下三点:

1.重视评估反馈的即时性,减少学习环节错误堆积。

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其效果与行为的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接近则效果越佳。因此,对学生的作业反馈越及时,越能起到激励、诊断、纠正的效果。对于巩固知识类型的作业,完成作业后应及时批改、讲评、订正,进行变式练习,促进学习迁移。对于发展素养类型的长时作业,可以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反馈阶段闪光点和不足,并据此提出完成长周期作业的努力方向和改进建议。

2.重视评估反馈的导向性,减少学习进程中的弯路和歧途。

作业反馈的功能众多,除了激励和鉴定,还有导向和诊断的作用。因此,反馈结果不能只是简单标注对错,更要发挥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功能。要尽可能形成“整体评价+优点评述+不足点评+改进建议”的作业指导反馈模式,其中“整体评价”具有鉴定功能,“优点评述”具有激励功能,“不足点评”具有诊断功能,“改进建议”具有导向功能。“优点评述”要以小见大、从具体到笼统;“不足点评”要具体,不可大而化之、全盘否定,批评中有期待;“改进建议”要强化可操作性,重在指引思路,不可包办替代,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推送一些针对性强的作业题以帮助巩固练习。这样,作业就可以成为教师与每一个学生个体单独对话的重要桥梁,每一个学生的努力都会被看到,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在教师眼中的独特和唯一,从而增强学习主体意识。

3.重视评估反馈的概括性,减少学习状态描绘偏差。

作业情况是学生学习状态的真实写照。针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可以记录其学习情况的进程痕迹;针对学生各项作业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形成其学习状态的整体描绘;通过作业情况进行多主体评估反馈,可以形成对其学习状态的多维认识;将各学科多主体、多类型的作业评估反馈进行综合,可以形成对每一位学生个体学习状态的全方位认识。及时把这些评估结果通过一定渠道进行反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全方位更清晰的认知,产生精准的自我诊断。同时,可促进学生加强反思和评估,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避免“进宝山而空返”,从而提高元认知水平。

摘自:《福建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作者:陈宗荣